云南回乡巧手绣娘 刺绣具有独特构思和风格
电脑绣花机-二手电脑绣花机-电脑绣花机回收
电脑绣花机-二手电脑绣花机-电脑绣花机厂家
电脑绣花机-电脑绣花机服务网:http://shguiyu.ebdoor.com
上海网络推广-上海百度推广:http://manlian2012.ebdoor.com
国际在线消息(记者 罗伟):不久前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大理举行的“2013年大理首届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创作大赛”中,云南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镇的巧手绣娘、永建镇刺绣协会副会长朱敏谦的刺绣《春色门帘》从1600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,荣获一等奖,她的刺绣《儿童服饰》还获得了三等奖。
记者走进朱敏谦在永建镇的家中,这里既是她的刺绣作坊,也是巍山县永建镇刺绣协会的所在地。前院有一间面街的屋子,20平米左右的空间里放着几个供乡亲们挑选刺绣的柜台。柜面上摆满了她的作品,有被面、枕套、儿童服装等等。朱敏谦一边向记者展示刺绣作品一边介绍说,这些刺绣作品的花样都是她自己设计的。她说:“我以前也没(专业)学过画画,就是读书的时候喜欢画,经常会画这些。这些刺绣图案都是自己设计的,先(在布上)画出来,然后再绣出来。像这个被面,结婚的时候每家都要准备两套,(所以)销售量还是比较理想的,年收入在一两万左右。”
云南大理州巍山县是云南回族的主要集聚地之一,回族民众在生产、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回族文化风情。这里的回族妇女勤劳,且心灵手巧,刺绣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。由于受伊斯兰等文化的影响,当地刺绣具有独特的构思和风格,一般以素净的布料做底子,喜欢用山水树木花鸟以及阿拉伯书法等图案。刺绣作品主要是头巾、衣服、门帘、围裙、枕巾、鞋垫等日常生活用品。其中代表性的是纯手工制作的刺绣,不仅实用,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。
在巍山回族聚居区,当地妇女常常以刺绣比手巧。他们农闲时,互相串门,三个一伙、五个一群地坐在一起,忙起刺绣活计。姑娘和媳妇们坐在一起,一边聊天一边做针线活,或取长补短,或互相竞争。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的马燕是村里的刺绣好手。记者见到她时,马燕正和几个回族姑娘忙着做手工。她告诉记者:“因为以前男人在外面赶马进山,女人在家里做手工,女人嘛是半边天,要把自己的家里挑起来。以前回族妇女都在家刺绣,回族每个女孩结婚都必须用刺绣的饰品,像结婚那天必须给男方亲戚每人一块自己绣的手帕,是一种传统延续下来的。当时有一句俗话:‘姑娘十岁,鞋有十对’。初中毕业就开始学绣花,门帘、枕头、被子、被面,所以每个小姑娘都会做。平时没事干的话就集中起来,边做边聊天,东西也做得快一点。”
提起巍山回族刺绣,人们都会说到永胜村。作为巍山县的纯回族行政村,永胜村的刺绣以历史悠久、图案精美著称。近年来,永胜村把分散的家庭作坊集中起来,充分利用了富余劳动力提升了刺绣产业化水平,合力开拓市场。2006年,永胜村成立了刺绣协会并统一注册了“回秀”商标。永胜村党支部书记朱显立说:“回族妇女由于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原因,一般不外出,(她们)既要赡养老人教育子女,又要自立自强,要有自己的经济收入,所以妇女怎样增加收入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。刺绣协会有会员250人左右,现在主要是以机械刺绣为主,但是,我们也重视传承发展手工刺绣,因为这些都是(我们回族的)一种文化元素符号。”
据介绍,目前永胜村“回秀”品牌下的刺绣种类已达到50余种,主要销往云南其他地区和甘肃、宁夏等国内部分回族、彝族地区,年产值达250多万元人民币,促进了村民的增收。
永胜村的马淑云就是靠刺绣一步步走上致富道路的。马淑云从手工刺绣起家,后来贷款买了四台电脑绣花机,扩大了生产规模。她说:“开始是手绣,感觉手工太慢了,(还是)机械快,而且产量也高,经济收入这方面要高一点。每年收入除掉还贷款大概能达到三、四万。”
为了鼓励和支持村民发展刺绣生产,永胜村村委会还采取了包括提供技术培训、低息贷款等在内的帮扶措施。永胜村党支部书记朱显立介绍说:“首先,技术上培训。第二资金上的扶持,(向妇女提供)低息贷款。第三点,鼓励互相帮扶。鼓励带头人带动其他人,先富带动后富。第四,(通过)成立刺绣协会,分析市场走向,(实现)市场信息共享,建立产品供销链。”
永建镇刺绣协会副会长朱敏谦是当地刺绣行业的带头人之一,她告诉记者,在通过机械加工扩大产业规模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增收的同时,当地也在积极探索和传承手工刺绣工艺,比如,刺绣协会不定期地组织妇女学习图案设计,共同提高手工刺绣技能。朱敏谦说,因为手工刺绣是巍山回族文化的代表,也是回族妇女骄傲,希望在刺绣协会的帮助下,手工刺绣得到很好地传承,代代相传,并保持自己的民族和地域特色。